我院23级地理科学(师范)专业93名本科生,在董艳、任雪梅老师带领下,分批赴南通大学附属中学、小海中学、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,开展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-研习活动。活动以“沉浸式课堂观摩+全方位教学体验”为核心,打通理论与实践壁垒,成效显著。

一、三维融合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
本次见习-研习活动构建“跟师学习+多维体验+研讨复盘”三维形式。一是跟师式课堂观摩,学生4-5人一组,跟随三校优秀地理教师,重点观摩多种课型的常规课与公开课,学习“同课异构”策略;二是全方位教学辅助,参与作业批改、班级管理,分析学生知识薄弱点,掌握课堂维护与师生互动技巧;三是分层研讨复盘,每日小组内部讨论,见习后全院集中汇报,形成“即时研讨+总结汇报”体系,保障成果转化。
二、深度参与积累教学实战经验
两周活动中,学生以高主动性投入实践。课堂观摩时,携带听课记录表,记录教学流程、重难点突破方法、互动设计及板书逻辑,标注“同课异构”差异——如通大附中侧重案例分析,小海中学善用多媒体动画,田家炳中学结合本地地貌实例,深化对教学设计灵活性的理解。
教学辅助环节,协助批改作业,从“地貌形成原因”“等高线判读”等错题中总结认知误区,积累学情数据;参与课前准备、纪律维护,体会“备课”与“管班”的双重挑战,理解教师“教书育人”职责。见习收尾,各小组围绕授课技巧、课堂氛围、环节衔接研讨,部分小组修改教案互动设计,通过PPT汇报、模拟授课展示成果,氛围热烈。
三、多维成长筑牢职业发展根基
本次活动让学生实现专业认知、能力提升与职业信念三重突破。专业能力上,掌握地理课堂完整环节,通过“同课异构”与作业批改,学会从“教”与“学” 双视角分析问题,模拟授课与研讨提升教学设计、评课反思能力,明晰教案撰写规范与教学语言要求。
职业认知上,打破“教师只需上课”的片面认知,理解优秀地理教师需兼具学科、管理与沟通能力;感悟“地理教育既要授知,更要启智”,体会地理学科培养空间思维、家国情怀与生态理念的价值,认同职业专业性与使命感。职业信念上,沉浸式体验让迷茫学生坚定了中学地理教师职业方向。
四、精准对标彰显见习实效
本次活动严格对标教育见习-研习实践课程目标全面落地。学生通过跟师、班级管理与“同课异构”,掌握教师职责与执教内涵,理解“立德树人”实践,形成科学教育观与学生观,职业认同感提升。通过优质课堂观摩让学生掌握教学流程,小组研讨、模拟授课强化评课反思能力,部分学生能提出教学改进建议,实操能力提升。通过与教师交流、学习“同课异构”创新教法,学生接触教学创新方向,建立终身学习意识。从分组跟师、日常研讨到汇报,全程团队推进,学生学会倾听、分工与协调,协作能力显著提升。四项目标落地,标志见习实现预设目标,为师范生后续发展奠基。
此次见习搭建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桥梁,助力师范生完成“学生”到“准教师”的角色转变。未来,我院将深化校地合作,优化见习模式,培养更多高素质地理教育人才。(董艳)


